小冰的誕生是微軟的人工智能商業化進程之一華人高管一路保駕,小冰與中國關系不一般風口已過,人工智能的商業化難題待解2017年以來,小冰的身份開始多樣化,出版過根據圖像識別形成的詩集,成為人工智能歌手,創作繪畫和設計紡織面料,甚至成為節目主播和新聞媒體記者。也是在這一年,小米和企業的合作開始嘗試商業化。小冰與小米IoT開放平臺合作,用戶可通過小冰
小冰的誕生是微軟的人工智能商業化進程之一華人高管一路保駕,小冰與中國關系不一般風口已過,人工智能的商業化難題待解
2017年以來,小冰的身份開始多樣化,出版過根據圖像識別形成的詩集,成為人工智能歌手,創作繪畫和設計紡織面料,甚至成為節目主播和新聞媒體記者。也是在這一年,小米和企業的合作開始嘗試商業化。小冰與小米IoT開放平臺合作,用戶可通過小冰控制35種設備。
不過,真正從產品層面做好商業化準備是在2019年。小冰第七代產品發布會上,李笛發布了人工智能賦能工具AvatarFramework,后者代表了小冰商業化的方向,落地客戶覆蓋金融、零售、地產等。不僅如此,小冰也以不同的名稱進入日本、美國、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市場,發展全球化。
但是微軟卻早已發生變化。2017年,微軟與亞馬遜合作,原本兩個競爭的系統,小娜與Alexa開始合作,互相喚醒。2019年1月,微軟首席執行官薩提亞·納德拉(SatyaNadella)在媒體活動中表示,不再將Alexa和GoogleAssistant視為競爭對手。
在這場組織架構的變化中,作為微軟公司中最高級別的中國人沈向洋離職。他曾被認為是微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人物,負責人工智能及研究事業部。他對媒體表示,該部門在三到五年內要賺100億美元。沈向洋還表示,“當與人的情感聯系越來越緊密時,人工智能研究已經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事”。
事實上,納德拉也早早就意識到人工智能價值的轉化,需要體現在日常使用產品和服務中。然而,小冰卻難以實現。多數受訪對象表示,微軟雖然曾為小冰進行投入,但由于其屬于微軟工程院,是研發部門,而非商業化部門,所以缺少成熟的團隊運作。與此同時,類小冰的聊天機器人市場競爭又十分激烈,小冰短時間內難以將已有的口碑轉化為市場。
“小冰拿不到更多的資源已經很久了,不如出去獨立看看能否獲得融資”,一位熟悉小冰的業內人士說,對小冰團隊來說,獨立目前有兩個障礙:一個是大部分微軟工程師偏向理論研究,能否有放棄微軟身份、獨立創業的意愿;另一個是辦公場所、云計算資源等的成本是否能夠負擔,Azure的云計算服務并不便宜。
“好幾年前,搜狗想投資小冰。王小川曾說過,只要李笛帶小冰出來創業,他就投資”。不過,截至記者發稿時,搜狗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小川并未對此作出回復。但有消息稱,王小川已與小冰團隊成員會面。
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梁辰編輯徐超校對柳寶慶
來源:聞蜂網